汇通小额贷款官方网站>> 金融资讯>> 银监会:推进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控

中国经济金融形势展望分析

 

       编者按龙去蛇来,今年是农历蛇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寓意着静定和灵气,同时又如同龙一样寓意着变化和腾挪。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经受了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徘徊、国际不确定因素复杂多变的考验,克服了外需减弱、企业开工不足等各种困难,保持了全年7.8%的增速,呈现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物价涨幅稳步回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展望蛇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但是风险与机遇并存,挑战和发展同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们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加快改革步伐诸多的有利条件。预计今年宏观经济形势继续趋稳向好,各方面积极因素将不断出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协同发力,在继续保持物价稳定、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改善人民生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方面继续取得可喜成绩。本报今天推出专题报道,从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走向、防范经济金融风险、保持物价稳定、银行战略转型和国际金融市场六个方面,对蛇年中国经济金融形势进行展望分析,敬请关注。
2013年货币政策将如何发力?
牛娟娟
  在经济初步企稳、通胀形势复杂、国际主要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持续的国内外背景下,今年我国货币政策将如何发力?
  在连续两年维持“稳健”基调后,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3年我国货币政策继续“稳健”。2012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新年致辞中表示,2013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但市场普遍认为,与以往相比,尽管表述上同为“稳健”,但其内涵有了新内容。
  “虽然同为‘稳健’,但政策的关注点和节奏、力度均会有很大变化。”来自工行的分析人士认为,全年看,经济形势的复杂决定了货币政策实施的难度:在经济初步回暖时又遭遇通胀压力,在国际环境艰难复苏时国内内生性动力尚未真正开启,在上一轮刺激性政策影响还未消除时又迎来新一轮“投资热”,加之金融区域和行业性风险有逐步累积、暴露的可能,这些因素将令2013年金融宏观调控更加难以把控。
  “基于稳增长的要求,去年稳健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具有‘稳中略松’的特点,今年考虑到物价压力和国际资本流动形势等问题,预计货币政策将由2012年的适度宽松转为中性,即既不显著扩张也不显著宽松,总体呈中性态势。”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指出。
  专家表示,今年货币政策操作需要关注几方面因素:一是经济形势的复杂性。我国经济正在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但目前的经济结构调整才刚刚开始,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尚需进一步平衡;此外,国内一系列改革发展问题又与国际金融形势交织、影响,使得2013年我国经济形势整体不容乐观。专家预计,经济形势的复杂,决定了今年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或将多于往年。
  二是日益显露的通胀压力。不久前发布的1月份CPI同比增长达2%,远高于此前市场预期。业内人士预计,加上节日的因素,2月份CPI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增长幅度。加上PPI的环比上升,今年通货膨胀的压力是央行不得不关注的大问题。央行2月6日发布2012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基调未变,但“管理通胀预期”的表述变成“控通胀”,也显现出对通胀压力的警惕。如何在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两大目标间实现平衡,将成为今年货币政策的看点。
  三是国际量化宽松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当前,在经历了几轮量化宽松政策后,国际市场泛滥的流动性正在流向新兴市场。量化宽松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之一,就是干扰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专家预计,今年国际资金动荡加剧的态势也会给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带来影响。加之国内年初信贷快速扩张的态势十分明显,新一轮投资热潮正在兴起的态势十分明显,以及1月M2增长达到16%以上,从这些情况看,当前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的任务较为迫切。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2013年的形势看,货币政策的执行在上半年可能倾向于稳健偏松,而下半年则可能稳健偏紧。他解释认为,从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虽然复苏已经确定,但力度依然比较脆弱,因此货币政策需要偏松;而到了下半年,考虑到基数原因,通胀压力将较上半年更大,货币政策将倾向于偏紧。
  在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上,有分析人士称,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约为3%,而2013年CPI增速就可能达到3%至3.5%左右,这意味着未来降息的可能性很小。同时,由于美欧日目前均接近于零利率水平,我国加息可能会导致更大规模短期资本流入,预计2013年加息的可能性也不大。基准利率可能依然保持在目前的水平,但基准利率的浮动区间可能继续放大。
  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空间取决于下一阶段国际资本的流动状况。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预计,虽然增长继续沿着温和复苏的轨迹运行,但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基于今年公开市场到期量以及外汇占款难以大幅回升的判断,上半年降准仍是大概率事件。另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短期资本转为大量流入,则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就不具备显著下调的空间。
  “从去年全年实施效果来看,央行对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使用娴熟而有效。与降准相比,逆回购的期限较短,释放的流动性到期能够及时收回,具备更多灵活性。央行在1月份推出SLO,进一步丰富了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预计今年公开市场操作仍是加强流动性管理的主要手段。”华安证券分析人士称。
  农行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也预计,今年公开市场操作仍以逆回购为主。如果不考虑财政存款,影响流动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外汇占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公开市场操作,其中公开市场操作更为灵活可控。2013年预计有10340亿元央票到期,比上年多2490 亿元,主要集中在二、三季度。预计央行将继续采用逆回购来调节季度之间的流动性。
  “今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要在满足我国实体经济合理增长的货币需求的同时,不断根据经济发展态势进行预调微调,增强政策灵活性和前瞻性,同时不断配合各方改革,协调推进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此外,也要注意,货币政策并非‘包打天下’的良药,要实现中国经济稳健发展,还需进一步加强政策间的配合与协调,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作用。”宗良称。
CPI重新步入上涨周期?
李文龙
  刚刚过去的春节,许多人对菜价的最大感受,就是“贵”。2月18日,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杨女士在早市上买菜时,黄瓜和西红柿已卖到6元一斤,而摊主说,同样的菜品在超市里要卖到每斤8元。
  许多人已经从菜价和肉价的上涨中,感受到了隐现的通胀魅影。政府高层和调控部门也不断表示,要保持物价稳定,对于通胀不能掉以轻心。那么在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国际上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加力的背景下,今年的物价会有怎样的走势?
  物价或将进入上行新周期开端
  “从物价运行周期看,此轮CPI筑底已基本完成,预计今年CPI同比将进入上行周期的初期。”交行金研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去年我国CPI同比涨幅全年基本处于下降态势,只在年底出现了翘尾。从历史规律分析,我国通胀周期大概为三年半,前一轮CPI同比从低点到2011年7月6.5%的最高点,上升时间大约持续了两年,此后下行至2012年10月份的最低点,大概经过了15个月,从2012年11月份开始,已经进入了新的上行周期。
  总体来说,今年拉动物价向上的因素要比向下的多。首先是产出缺口正在收窄并可能转正。“去年这一因素起到了向下拉动CPI的作用,但在今年将转为正向拉动。”唐建伟分析认为,随着经济企稳回升,社会需求量将逐渐增加,从而带动物价缓慢上行。另外,食品在CPI中权重较大,其价格变化是造成CPI波动的关键因素。今年猪肉和粮食将处于周期性的上涨阶段,特别是猪肉,从去年四季度环比就出现了缓慢爬升,今年仍将处于上升通道。一边是市场供应开始偏紧,一边是玉米、豆粕等养殖成本上升,因此今年猪肉价格将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但考虑到一些养殖户已经在加紧补栏,且经过2007年猪肉价格“过山车”般的波动后,价格发布机制逐渐健全以及许多城市建立了冻猪肉储备,猪肉价格的波幅已经明显减缓,如果今年没有大的疫情,价格很可能是一个温和上涨的过程,不会出现失控局面。
  从先导指数PPI来看,今年1月份PPI同比下降1.6%,降幅从去年10月份以来持续收窄,进入了缓慢回升周期。业界专家指出,PPI同比触底,源于国内采取了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尤其是在地方投资的刺激下,工业生产需求出现了触底回升,企业生产积极性提高,补充库存和原材料意愿增强。随着大量新项目上马,今年投资还将出现一个高峰,社会总需求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未来PPI继续回升的趋势基本确立。但考虑到经济回升还有一个过程,因此PPI回升的速度还存在不确定性,预计PPI同比转正的时点可能在二季度,而PPI的走势也会逐渐向CPI传导。
  此外,“转方式”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重视质量、弱化速度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将由过去10年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阶段,虽然社会总需求稳步回升,但不会出现过度增长。同时,今年我国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指出,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就需求和货币条件而言,虽然业界普遍预计今年物价将上行,但是通胀压力总体温和,“预计全年物价涨幅可能较为平缓,在3%至3.5%之间。”交行金研中心发布的经济预测报告如此指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也预测,今年通胀上行压力有限,CPI将保持在3%左右。
  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长期存在
  “劳动力成本、资源价格上升等结构性通胀因素还将存在。”唐建伟告诉记者,城镇化也会带来土地成本上涨,这些已经成为影响CPI的中长期因素。
  有研究预计,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各地出台的鼓励创业的政策,也使农村地区留住了部分劳动力。这意味着“刘易斯拐点”正在临近,我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从年初沿海一带屡屡出现的用工荒、招工难中可见一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破题后,农村人口的收入和劳动报酬会逐渐提高,又将加速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
  1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形成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的新机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理顺电价机制,深化油气价格改革。目前不少地区已经在试点阶梯电价。水电气等资源品价格的上升,不仅会提高工业品和食品的价格,也会导致居住类价格的水涨船高。
  近年来,蔬菜类食品价格成为拉动CPI上涨的领头羊。由于我国主要城市的食品自给率较低,蔬菜、水果集中在几个主产区,需要进行大规模异地调配。油价、汽车修理等费用的上升,加大了蔬菜运输的成本。产业链延长也带来了蔬菜流通环节的增多,从田间到餐桌,需要经过“批发商—运输—零售商”等诸多环节,层层加价造成了流通成本的增加。虽然短期内菜价会随着天气回暖、上市量增加而有所回落,但长期看成本推动型因素对菜价的影响不容忽视。
  输入型通胀压力短期加大
  虽然普遍预测今年CPI不会出现大涨,但是许多业界人士却对短期输入型通胀压力表示出担忧。唐建伟指出,国内经济回升以及全球经济的弱复苏,将使大宗商品的需求继续增加,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持续量化宽松,流动性泛滥将促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
  去年美联储分别推出了QE3和QE4,从历史经验看,这必然会导致美元走低,在一定程度上推高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较高,且汇率长期看涨,因而发达经济体释放的流动性,有着向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流入的“溢出”效应。而且,近些年在金融资本和流动性的作用下,国际大宗商品表现出越来越强的金融属性,在全球流动性增加的趋势下,其价格波动频率和振幅均有所增加,随着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增高,大豆等粮食作物的进口量增加,国际大宗商品的波动有着向国内传导的风险。
  从短期因素看,全球极端天气和灾害的增多,也将造成国际粮价大幅波动。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俄罗斯的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干旱,国际机构纷纷下调了这些地区的粮食产量预期,并预测全球小麦、玉米等粮食品种会出现供需缺口。而我国的农业生产还未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粮食等农产品生产也极易受季节、天气等短期因素影响,一旦出现价格波动,必然会拉动CPI上行。
把防范经济金融风险落到实处
赵 洋
  新年伊始,各地经济金融领域的一些苗头性问题值得警惕。比如已经调控两年有余的房地产市场,再次进入火热的状态。有统计显示,截至2月中旬,万科等20家标杆上市房企今年1月销售额同比增长175%,销售均价同比增长近6%。再比如1月份新增人民贷款。央行最新发布的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1.07万亿元,这一数字不仅是2012年12月新增信贷4543亿元的两倍多,也远远超出了2012年1月新增信贷7381亿元。
  房地产市场回暖,信贷大幅增长,当然意味着经济活力较强,意味着“稳增长”后的宏观经济重回增长轨道,但如果换个角度看,也不免令人担忧,是否会再次为经济金融领域埋下潜在风险。此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调研时曾明确指出,要“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今年以来的上述苗头性现象,再次敲响了风险警钟,把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落到实处,将成为今年相关部门的首要任务。
  为何要反复强调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领域的风险隐患?
  从宏观层面看,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决定了潜在风险隐患不断滋生的可能性。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从国际看,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更为重要的是,主要经济体的宽松货币环境,让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
  从中观层面看,今年是十八大开局之年,是各级政府“换届年”,地方潜在投资冲动较强。从此前各地方召开的“两会”上,我们也注意到,不少省份在设定新一年的经济增速目标时,提出了比较高的投资规划,有约20个省市将投资增速定在20%之上,新一轮投资冲动有呼之欲出苗头。与之相伴,大力拓展融资渠道,做大地方融资平台,解决地方投资融资瓶颈,被写入不少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从微观层面看,去年下半年至今,部分经济金融领域积聚的潜在风险不断暴露。比如房地产领域中,温州泰宇花苑项目负责人携款潜逃后,让一连串的金融风险浮出水面。温州官方确认,该房产商的主要债权方包括安信信托、建行和几名个人借贷者,其中安信信托是第一大债权人,其开发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规模为4亿元,将于2013年4月到期。同样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风险警示是,温州地区不少银行的不良率大幅攀升。比如平安银行温州分行的不良率从2011年下半年的不足1%,攀升至2012年11月的9.48%;广发银行温州分行去年12月底不良贷款率超过10%。
  各个层面的情况都已经说明,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领域的风险已经时不我待。实际上,不管是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年初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召开的工作会议,都高度重视潜在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要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首先要对潜在隐患进行排查与摸底,对有关风险源进行有效识别和分析。那么,当前经济金融领域都存在哪些风险隐患,对这些风险隐患该如何防范和化解?
  潜在通胀风险显然是当前经济领域中要重点防范的风险之一。尽管近期经济数据表明,当前物价涨幅较为平缓,但未来潜在通胀压力一直较大也是不容回避的现实。一方面,国际上主要经济体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其溢出效应不容忽视,是否会有大量“热钱”涌入需要警惕。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换届后的投资冲动以及房地产市场回暖,将带来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的风险。近期央行发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当前物价对需求扩张仍比较敏感,需要特别关注预期变化可能对未来物价产生的影响。基于此,金融宏观调控需要始终强调防范通胀风险,这对于货币政策要在四大目标中取得平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其次要严控金融领域的信用违约风险和银行表外业务关联风险。信用违约风险包括地方政府平台贷款风险、房地产贷款风险、企业集群风险和产能过剩行业风险。对于这四类风险的防范,监管部门指出,对平台贷款风险,要继续执行“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政策;对房地产贷款风险,要认真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差别化房贷要求,加强名单制管理和压力测试;对企业集群风险,要加强监测,分门别类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对产能过剩行业风险,要坚持有保有压,确保风险可控。严控表外业务关联风险方面,要严格监管理财产品设计、销售和资金投向,严禁未经授权销售产品,严禁销售私募股权基金产品等。
  第三,要防范各种潜在外部风险向银行体系传染渗透。不管是信用违约风险,还是影子银行、民间借贷等风险,令人担忧的就是向银行体系的渗透,也正因为此,银行的资产质量与风险防控成为各方高度关注的重点。监管部门也反复强调,禁止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员工参与民间融资,禁止银行客户转借贷款资金等。
  除了有针对性的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领域的各类潜在风险外,有关各方还要站在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高度,处理好经济和金融的关系。也就是温家宝总理所强调的,要“科学研判国内经济发展走势,更好地处理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控制通货膨胀三者关系,使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水平,切实提高质量和效益”。
“引擎”动力增强将推动经济“列车”温和加速
庞东梅
  蛇舞新春,不仅拉开了农历新年的大幕,而且意味着冬季即将过去,春天的脚步渐渐近了。伴随着这一新气象,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迎来“开门红”,先行经济指数PMI首月持续在景气区间运行,1月进出口数据超预期大幅上行,PPI环比由负转正……2013年,我国经济开年数据预期将朝向好方向前行。
  内外需逐步恢复 有望推动今年GDP增速“超八”
  “目前我国经济的企稳表明,经济增长动力发生变化,向好的方向转变。今年我国将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有望带动大量需求,预计2013年GDP经济增速将在8%以上。”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给记者的报告称,2013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将呈现趋稳回升态势,总需求的恢复将使我国经济增速在2013年结束此前连续两年的下行趋势,温和回升。预计2013年经济增速会比2012年高,预计在8.5%左右,而季度经济增速呈现两头稍低、中间略高的走势。
  宗良认为,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经济形势都呈现出好的迹象。虽然全球市场仍旧表现不佳,欧洲市场继续下滑,但是美国市场温和好转,新兴市场发展较快,受此影响,今年我国外贸环境将有所改善。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内需来看,国内“稳增长”政策促使投资增速逐步回升,尤其是在城镇化的推动下,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继续加快。目前楼市出现的“春意”,将刺激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回升。另外,企业盈利的改善则有利于带动制造业投资增速。投资的提振将成为支撑今年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重要支柱。
  去年消费性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不仅表明消费“马车”平稳加速对经济“稳中有进”作出了较大贡献,同时也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消费扩大的核心是收入分配改革。日前,争论多年的收入分配改革终于推出,宗良认为,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实现经济模式转型的重要推手,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将培育出一批社会消费的支柱中产阶级,从而促进消费的较快增长。分析人士表示,新型消费渠道、消费方式及新消费增长点的培育都将有利于稳定消费信心、持续促进消费。预计2013年消费将继续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货币财政”双政策组合 将为经济回升“保驾护航”
  1月份PMI数据反映出短期内需恢复尚不是很强劲。进出口增速的大幅回升,更主要在于春节错位的因素。分析人士表示,虽然今年我国经济开启了新一轮增长周期,但是由于尚处在初期,因此今年GDP大幅反弹的概率并不大。我国经济增长尚面临主要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加大,部分领域投资冲动持续较强与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相对不足并存,物价对需求扩张仍比较敏感等新的挑战。
  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金融形势,我国确定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货币、宽财政”的政策组合将对实体经济提供较强支撑。在财政政策方面,结构性减税继续成为“重头戏”,继续发挥稳增长、调结构的杠杆作用。今年“营改增”有望成为结构性减税中的一大看点。目前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正在抓紧完善相关政策,研究制定下一步扩大“营改增”试点地区和试点行业的具体实施方案,有序扩大试点范围,适时推进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邮电通信业等行业在全国开展试点。“营改增”试点扩围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这些举措都将对2013年的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支撑作用。
  在货币政策方面,分析人士预期,今年“灵活审慎”有望成为货币政策稳健基调下的重要特征。货币政策操作上,将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保持合理的市场流动性,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稳速度重质量”将有力推动 发展模式的良性转变
  相对于以前两位数的增速,我国GDP增速保持在8%左右的增长,表明我国经济增速适度回落。宗良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度下调,说明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更加重视质量而非数量,同时在数量方面“稳”字当头,有利于长远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去年我国消费超越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这一变化意味着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更趋均衡,消费“短板”正在逐渐补齐,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然而,当前“高储蓄、高投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一朝一夕就能转变。此外,伴随投资拉动经济的企稳回升,部分行业存在的产能过剩风险逐步显现,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依然任重道远。
  宗良建议,新的一年,要坚持科学发展、有质量发展,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真正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良性转变。
银行战略转型尤显迫切
周 萃
  2013已经起航。今年这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金融业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因此,“加快推进银行业战略转型”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题中应有之意。而银行业内外部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也在客观上促动商业银行加快战略转型。
  “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变化,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网络金融、移动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蓬勃发展,我国银行业金融生态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的银行业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经营转型已成为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农业银行副行长楼文龙认为。
  “当前银行业所依存的大环境正在发生两个重大变化:一是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二是利率市场化加速和金融脱媒日益显著。银行的业绩离不开经营环境,经营环境的变化在短期内影响银行业绩,长期则决定着银行的转型,只有转型成功才能生存下去。”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兼职教授赵庆明告诉记者。
  从人民银行、银监会两家金融管理部门以及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2013年年度工作会议精神中可以看出,“银行业改革转型”被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继续推进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公司治理”、“增强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银行业战略转型,在2013年,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凸显其重要性。
  那么,进入蛇年,银行转型之路究竟怎么走?
  改变传统业务结构
  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和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大项目、大客户贷款需求将相对减少。且此类贷款市场竞争激烈、客户议价能力增强,利率市场化后其收益水平必然会继续下降。
  “银行要改变传统‘贷长、贷大’的信贷模式,将更多的信贷资源投向小微企业、‘三农’领域和消费领域,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增速目标,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占比。”工商银行副行长罗熹认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大型商业银行顺应经济发展导向,做好传统业务结构和发展模式向新兴业务结构和全新发展模式转变的战略性调整,将金融服务重点调整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消费金融和农村金融领域以及小企业业务等上面来。”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表示。
  去年底,中国银行家协会公布的一份银行家调查报告亦显示,在未来公司金融业务发展重点的调查中,小微企业贷款以高达77.4%的占比继续位居首位,同时也有72%的银行家选择重点支持战略新兴产业。
  加快由传统业务结构向新兴业务结构转变,也是今年多家银行年度工作会议布置的重点工作。记者从银监会年度监管工作会议以及大型银行年度工作会议上获悉,小微企业、“三农”、绿色环保、消费、城镇化建设等领域,均为商业银行2013年重点布局的业务领域。
  事实上,客户规模下移、发展小微业务一直是近年来银行转型的重点方向之一。然而,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当前小微业务面临着风险上升的问题,这对2013年继续重点推动该项业务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阻碍。
  “大中型企业只要把一个‘喷嚏’传给小企业,那么小企业绝对是‘重感冒’。”一位城商行的小微金融负责人形象地比喻。
  对于控制小微金融业务风险,业内专家建议,2013年可通过融资方式、抵押担保以及保险制度创新来降低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
  “积极探索应收款、仓单、商铺经营权、知识产权等新型抵质押工具,创新贷款担保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抵质押物不足问题;积极开发‘网贷通’、‘商贷通’、‘易融通’等特色品牌融资产品,拓展中小企业贷款申请和发放渠道;大力发展创业贷款、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和中小企业融资租赁服务,完善分级授权体系和正向激励机制,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成本率。”罗熹认为。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行表示,2013年信贷投放注重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农行表示,要加强信贷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落实国家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导向。目前,农行服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已超过600个。
  实现特色化经营
  “银行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参与者,转型首先从推进特色经营、培育核心竞争力入手。差异化经营、特色化发展战略是增强银行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认为。
  业内共识,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之一在于——积极推动金融创新,改变扎堆城市、“垒大户”的同质化竞争模式,塑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比如福建安溪的茶叶,经济再不好,老百姓也得喝茶,茶叶就是它的优势。还有杭州的龙井、昆明的普洱,这些东西是其他城市搞不来的,是无法替代的。这就是它的优势,银行要知道自己支持的重点在哪里。”一位股份制银行的高管如是说。
  “不同类型的银行必须要有差异化的战略,细分客户、找准主要的客户定位,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多层次、差异化的银行经营格局有助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比如,资本雄厚、技术先进、具有全球性服务网络的大型银行,向全社会提供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广泛的金融服务;在某些业务具有优势的银行,集中精力和资源发展该领域业务,不断提高运营效率。”肖钢认为。
  2013年,在战略转型这面大旗下,各商业银行尤须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细作。如农行提出今年将继续提升对公业务的综合贡献,努力建设国内一流零售银行,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金融服务,深化“强农”、“惠农”、“富农”金融服务;中行提出要加强差异化优势,大力发展海外业务、贸易金融业务、跨境人民币业务、金融市场业务、多元化业务等特色业务;交行则强调要落实消费投资双管齐下等政策要求,信贷资源做到“四个倾斜”,即向扩内需、城镇化、惠民生领域倾斜,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向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倾斜。
  构建资本节约型发展模式
  银行发展模式的转变,离不开资本管理的加强。
  2013年是《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实施元年。由于外部融资受限以及新监管标准对银行资本提出更高要求,商业银行亟须加快完善资本管理机制,强化各类资本总量的刚性约束,构建条块结合的资本配置方式,加大资本配置与结构优化、价值创造挂钩的力度,促进业务结构的优化调整和资本的节约使用。
  以农行为例,2012年,该行通过推广“经济资本配置优化应用平台”,全年信贷类经济资本增幅低于同期贷款增幅8个多百分点,贷款经济资本占用系数持续下降,边际资本消耗比上年下降31%。
  今年,银监会在其年度工作会议中提出,将以稳步实施新资本管理办法为契机,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改进IT和绩效考评,科学设定经营目标和考核指标,增强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
  而今年多家银行的年度工作会议,也对构建资本节约型发展模式、提升内生动力作出重点部署。如农行要求把加强资本充足率管理、巩固NIM竞争优势、提升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强化不良贷款率控制、做好成本收入比管理作为管理重点;中行提出要以提升内生动力为目标,改进激励约束与资源配置机制,改进经营管理机制。
全球金融市场何去何从?
袁蓉君
  在经历了运行相对平稳的2012年之后,全球金融市场在2013年伊始更为活跃:股市普遍“开门红”,日元对美元一路走贬,美国国债收益率有所上升,原油和贵金属价格则出现调整。“蛇年”春节期间,亚太地区股市升势不改,日元对美元继续贬值。根据美银-美林刚公布的2月份全球基金经理调查结果,近六成受访者对未来一年的全球经济有较佳预期,其投资态度也变得积极。那么,今年全年全球金融市场将何去何从,美元会否强势回归,亚太金融市场是否热钱支撑,投资者应如何配置资产……
  针对上述热点问题,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的星展银行财资市场部高级副总裁王良享认为,近来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来自于中国经济确认走出谷底,欧债危机淡化、主要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等五大方面。他预计,今年发展中国家股市上升空间大于欧美;美元避险需求下跌,非美货币看俏;长期利率趋升;白银表现将胜黄金,油价将重回每桶100美元。韬睿惠悦发布的全球资本配置最新报告也看多股票,认为债券抛售的风险在不断积聚。
  五因素提振投资者情绪 政治风险将拖累市场
  记者注意到,在过去三个月里,美元对日元已经升值了15%,2月11日曾触及1比94.46这一2010年5月最高水平。19日东京当地时间11时12分,美元对日元回调至1比93.90;东京时间15时18分,MSCI亚太指数上涨0.1%至133.92点,接近18个月来最高收盘点位,日本普利司通公司因盈利超预期出现4年来最大涨幅(10%)。
  金融市场的活跃与投资者情绪亢奋直接相关。根据美银-美林证券日前公布的2月份全球基金经理调查结果,近六成受访者对未来一年的全球经济有较佳预期,其投资态度变得积极,只有2%的认为本月应增持现金,高达51%的认为应增持股票,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高。
  在分析近期投资者情绪乐观的主要原因时,王良享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其一是中国经济确认走出谷底。中国采购经理指数重回盛衰线(50)以上,中国改革进程在“十八大”领导层顺利交接后加快,中国为保就业剌激内需,政策维持宽松。其二是欧债危机因欧洲央行及德国更积极的态度而逐渐淡化,边缘国债息回落,欧洲金融系统风险大幅下降,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去年高点7.5%回落至5.2%。其三是美国经济平稳发展,暂时渡过“财政悬崖”,房市复苏,企业去杠杆化完结,消费信心回升。其四是主要发达国家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股市风险溢价仍过高。其五是各国并无重大通胀风险,有利消费及投资。
  谈及2013年金融市场风险,王良享认为主要是政治风险。“美国民主及共和两党在削赤方面的分歧并无大幅收窄,美国以拖泥带水方式将各种期限一推再推,而每次在限期前两党均以‘最低限度’共识过关。一旦出现任何闪失,必将引致市场动荡,或减弱商业投资及消费信心。欧洲数国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及德国今年都是选举年,政客为投选民所好,可能许下极端承诺,牺牲欧洲的共同利益,拖慢欧债危机复元的进度。”此外,他补充道,其他地区如朝鲜半岛及南海形势仍吃紧也会影响金融市场。
  美元难以再现强势 发展中国家股市机会大
  具体到股市,王良享预计前景良好,称今年发展中国家股市上升空间大于欧美。他说,企业盈利因毛利率上升及增加杠杆而获改善,股市风险溢价仍过高,本年内可见市场重新估值向上修定。在汇市,他认为近期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反弹难以持续,今年不会出现美元强势回归。
  “美元强势只会在美国金融资产是天之骄子时重现。美国股市现今的本益比并不低,标普500本益比达14.5倍﹔美国国债价格更是‘人为’地被美联储抬高,美国金融资产受外国投资者青睐的持续性存疑。美国双赤字纵然有改善,但经常项目赤字仍达GDP的3%,财政赤字则高达GDP的6.7%,双赤字长远压抑美元汇价。本年内全球风险减低,美元除兑日元外会整总裁体回落。”“但日元明显的贬值趋势令‘竞争贬值’几率增大,美元下跌幅度不会大。”王良享如是说。他还看涨非美货币,认为增长型货币如澳元、泰铢有上升空间,人民币会因资本项目开放速度加快而继续“循序渐进”升值,兑美元全年升2.5%。
  债市方面,他预计长期利率倾升,称美国、德国及亚洲(日本除外)国债收益率上升,企业债的信贷息差进一步大幅收窄空间有限,债券购买者要做好持有到期的准备。
  在商品市场,他预计全球风险溢价下跌将使黄金避险需求稍降,但全球实质利率仍低,加上央行会利用金价回吐时增持黄金作外汇储备,金价将在每盎司1550-1780美元间波动。白银表现将胜黄金,经济回暖增加了白银的工业需求,白银价格可重回37美元。他还表示,考虑到中东及非洲地缘政治风险仍高,伊朗、叙利亚、也门等国不稳定局势对原油持续稳定供应形成威胁,但美国页岩气发展持续,原油供求颇为平衡,以及经济回暖可能增加需求,油价将重回每桶100美元。
  看“多”股票成主流 长短资金涌入亚太
  作为投资者,在当前市况下应如何把握投资机会、配置资产呢?
  根据美银-美林的最新调查结果,13%的受访基金经理认为目前股票价值被低估,82%的相信债券估值被高估。而从地区股票配置来看,基金经理普遍继续看好新兴市场表现,不过与1月份相比,看好欧洲股市的基金经理稍增加,但同时其对欧洲陷入通缩及油价反弹的忧虑增加。而以资产配置来看,基金经理继续维持对房地产的青睐。韬睿惠悦发布的全球资本配置最新报告也看多股票,认为债券抛售的风险不断积聚。报告称,发达市场股价的上升表明这些市场估值已蕴含了更高的未来利润增长,当前股市的估值水平所蕴含的5至10年的利润增长水平仍然仅稍稍为正,与历史相比该预期利润增长率非常低,甚至可与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预期增长率持平。纽约梅隆投资策略与解决方案小组的研究报告则认为,今年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发达国家市场仍充满高度不确定性导致其经济增速缓慢,这对于新兴市场股票、房地产、公司债可能会有促进作用。
  从年初以来的市场表现看,全球资金流向亚太地区的趋势明显,投资者将更多的资本投入当地股市、商业房地产以及货币(日元套利交易卷土重来)。那么。“热钱”对亚太市场的支撑将维持多久?
  对此问题,王良享表示,流入亚太区的全球资金并不只是短期“热钱”,亚太股市如香港及韩国的指数的本益比仍低,分别为11.3倍及10.4倍,长期资金配置亦有颇大占比。例如,港币兑美元于2012年整年都处于强势,接近强方保证的7.75,最弱时为7.7713,只低于强方保证0.3%,反映资金并未因欧债危机深化或中国经济“硬着陆”担忧而撤离,此等资金明显不是短期“热钱”。因此,即使有“热钱”因流动性下降预期而撤离亚洲,其对资产价格的负面影响也有限。况且,美国受缓慢劳动力市场复苏影响,最快也要等到2015年中才有加息机会,届时全球经济增长应已稳定及持续,资金寻求在高回报的地区投资,高增长的亚太仍是首选。

        来源:金融时报/汇通小额贷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