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小额贷款官方网站>> 金融资讯>> 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确定

改革大序幕开启 新蓝图细描中国梦

 

       11月9日至12日召开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落下帷幕,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接下来十年重大经济政策描绘了蓝图,不仅开启中国新一轮发展机遇,也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这次“关键性会议”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标志着中国新一轮改革大幕正式开启。
     《决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等六个方面,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樊篱,全面深化改革,为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指明了方向。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此次三中全会有五大看点,其终极目标则是实现经济市场化、社会法制化和文化多元化。
        此次三中全会指明了改革方向,而下一步则会出台更加具体细化的改革方案和措施,从而真正达成“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
       全会五大看点
       三中全会引起广泛关注。在中国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利益藩篱日趋固化、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之时,此次会议无疑是一次“关键性的会议”。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表示,在她看来,此次三中全会有五大看点。
       首先,公报提出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意味着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明确。暗示了政府未来将对大宗商品、资金等生产要素上进行更加彻底的市场化改革,包括结束煤炭、电力价格的双轨制,继续有力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现代市场体系。
       “以前的提法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现在的提法是决定作用,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其决定性作用是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关键。”林采宜称。
       林采宜表示,很多人对三中全会没有明确提到国企改革而感到失望,但实际上国企改革一种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解决,另一种是通过市场化的外部力量修正。
        “市场决定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以及价格,则生产要素双轨制会渐渐消失,这对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有很大作用,以前是国进民退,国有企业在生产要素的获得上有价格优势,而市场起决定作用之后,国企和民企作为市场的主体,公平享用生产要素的价格,这样就容易打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如果国有企业无法适应公平竞争,只能被兼并重组或是被市场淘汰。”
        结合公报中关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论述,预计推进中的改革将在打破国企在电信、金融等领域的行业垄断,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方面有更加实质的进展。
        其次,林采宜认为另一个看点就是公报提出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来说是经济增长“质”和“量”的调整,也就是说以后结构调整优于增长速度。
        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三中全会特别强调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把生态文明制度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列入在三中全会的文件中,而且不只一次出现,至少有三次出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要划定“生态红线”,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划定生态红线。
林采宜指出,这从侧面反映出传统行业中落后的重工业以及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将面临较大的压力,而新兴产业则会得到政府更多的支持。
       再次,林采宜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等提法,暗含着人民币资本将参与国际市场流动和全球化配置。未来是资本市场的接轨和融合,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已经提上日程。
       第四个看点则是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林采宜指出,新型城镇化早就已经提出,对于农民工来说,要提供相对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要承担其教育、卫生等社会保障的主体。另外,农民工进城后,其农村的房产、土地、承包地等要被充分利用。在林采宜看来,除了要打破户籍制度舒服外,还有农村土地流转制度需要配合城镇化。
       另外,林采宜认为,只有土地流转制度提供保障,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包括生产规模化和现代机械化,如果流转制度建立不了,则很难实现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
       第五个看点是,公报中提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林采宜认为,这暗含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问题。
       在林采宜看来,短期来看,此举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出现大繁荣的格局,而从长远来看,将使我国传媒文化事业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和运行空间。
        林采宜综合指出,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经济市场化、社会法制化和文化多元化,这也是发达国家的发展特点,而三中全会对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意义重大。
        虽然此次会议将确定整体改革蓝图,但改革细节还需要各政府部门制定,因此下个看点是可能于12月召开的年度经济工作会议。
        全面深化改革是重中之重
        中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的迅猛增长后开始减速,且面临工业产能过剩、债务负担沉重、污染严重以及竞争力削弱等问题,发掘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的问题摆在此届领导面前。
        在此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曾表示,这次三中全会将主要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其范围和力度都将是空前的。
        有关资料显示,关键的计划草案在三中全会前就已规划,结合了各政府部门和智库的提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交的改革方案中提出八个重点领域的改革,包括财税改革、土地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等。
        本届三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同时,会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会议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不仅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同时也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在此次会议上,围绕着“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提出了下一轮改革的诸多亮点和创新措施——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形成合理有序收入分配格局、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等。
        会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当前,在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处理上,很多地方既存在政府干预过度,也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决定》提出,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鲜明思路,将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扬长避短、有机结合,都得到有效发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汇通小额贷款公司